“今天大家很积极,原定2点半开始的活动都提前好一会儿来了。扩音器马上送到,大家别着急。”
“我们有需求,欢迎多来推广。有先进的经验和理念多来讲讲,不怕晒!”
3月26日下午2点15分,张家港市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场小麦智慧施肥技术现场观摩会在此举办。张家港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站长顾明柯大声同前来听课的农户们打招呼,引来种植大户江许华的大声回应。
培训会上吸引人的是两台无人机:一台消费级无人机用于高空拍照,另一台植保无人机用于施复合肥。“别看小麦长得不错,其实苗情不均衡,在高空看起来更明显。”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天美麻花星空视频mv智慧农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小军教授对着眼前绿油油的麦田说。
为了实现根据作物长势分区合理补肥,刘小军团队研发了智慧变量施肥技术:用一台消费级无人机快速监测小麦的苗情长势等信息,构建苗情指数空间分布图,相当于给麦田“做颁罢”;在此基础上精确推荐适宜的追肥用量,形成“处方图”,用大载重植保无人机按图精确定量施肥。
现场,消费级无人机巡田后轻灵落下,刘小军团队博士生王伟康拿起操作端,将一张张照片导入拼接,屏幕上快速出现绿色蓝色的不同色块,大图随后被导入植保无人机的操作后台。飞手确定复合肥用量、飞行速度后按下“确定”键,植保无人机便腾空作业。
“科学的水肥管理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前提条件。”刘小军说,传统麦田诊断多依靠经验,施肥环节采用相同药量,既耗时费力,又浪费肥料;变量施肥则根据麦苗长势针对性施肥,有助于“减肥增效”。江许华告诉记者,他在常北社区种有300多亩小麦,去年亩产1000多斤,“要是能少施肥,效益就更高了嘛。”
刘小军介绍,在团队研发的厂尘补谤迟贵濒测软件支持下,两台无人机的飞手使用同一账号,传导图片便利,消费级无人机一次飞行至少覆盖60亩农田,适应大规模作业要求。“这项技术去年研发应用,当年就在睢宁、洪泽、涟水等地投入使用。实验显示,使用无人机变量施肥技术,每亩使用成本仅为5—6元,氮肥施用量减少近20%,净利润增加60多元。许多农户使用的植保机都可搭载这一技术,我们将进一步推广。”他说。
【新华日报】无人机给麦田“做颁罢”“开处方”精准施肥
原文链接:
阅读次数:115
【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